找到相关内容442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现代心理学暗合中国禅

    明镜台”。这句的意味是心随时随地反映着外物,心对外物保持着一种观照。   神秀的“心如明镜台”的状态,是一种“观照”的状态,但这种观照状态是有局限的状态。“明镜亦非台”这句偈否定了台,但没有否定明镜。...”,我们可简称为觉知。从我们的意识到观照,最后达成觉知,这是禅的奥秘。   通过上面的这段阐述,我们可以知道神秀与慧能的差别,神秀达到了观照的境界,而慧能达到了觉知的境界。观照是心灵指向的,弗洛伊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2048649.html
  • 般若空观印禅心———论《心经》对禅思禅诗的影响

    妄相的无分别智,也是通达一切法性的无相智。它是超越相对,否定一切差别观,直透万法皆空的智慧。用般若慧眼来观照,五蕴等有为法顿然呈现出空虚的质性。《心经》的根本思想是运用般若进行澄明自在的禅悟观照。“观”是观照,是以般若直观照见诸法皆空而获得自在解脱。“观自在菩萨”是以澄明自在的审美襟怀观照宇宙人生实相的大彻大悟者。当他深入般若直观时,能够从烦恼秽浊的此岸,直趋·102·观的菩萨,照见“五蕴皆空”,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1560835.html
  • 关于智慧的觉醒

    自己的思维。这个对思维的观照,这个有意识的觉知,才是修道的核心要义所在。一般人在思维中迷失了自己,完全跟着念头跑了,他认同于自己就是这些思想,而在修道的观照中,他会发现自己并不等于这些思想,因为你可以...,唤醒自己内在的那个灵明觉性。念头变来变去,但有一个不变的存在,有一个内在宁静的中心,它是不受打扰的。要去认出这个观照着的中心,而不要去管外围的念头,这就是修道静心的一些要点。 一旦你认出了你自己本真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3576494.html
  • 论宗杲禅法的世俗化倾向

    村歌社舞。新年时节,宗杲告知学人,达摩机师丙来传授的佛法不必远求,只需观照眼前的“村歌社舞”即可悟得。所谓“村歌社舞”,本指中国民间祭祀“社神”活动中的表演,是农耕社会祭祀十地之神活动在后代的承续。...就是市廾民众的真实生活情态,充满着世俗欲望和情感迷狂。那么,宗杲为何以这充满世俗情感的“村歌社舞”作为对象,来观照洁净的佛性呢?   “祖意西来”,在禅宗语录中也作“祖师丙来意”,是唐以来禅门学人经常...

    康庄 普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333895334.html
  • 泉源溪涧话般若 菡萏华中共菩提——闽南佛学院弘法班期末集体活动实录

    众生,应化住世,广度有情。   中午弘法班同学在虎溪岩寺用过午膳,在斋堂听济群法师开示。济群法师勉励同学们真实修行,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,以无我破除贪嗔痴烦恼,用智慧观照内外明彻,识自本心。随后静安法师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活动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2/1023537829.html
  • 明海法师专访:及时行善,快乐行善

    我们就会拿钱,所以我的体会是有机会你能做善事,哪怕是一点点也要赶紧做。 生命很可贵,行善的机会更可贵,所以要及时行善,还要快乐行善。 我在做这个工作时发现,你不会用智慧去驾驭或观照自己,就会在做善事...我们经常会为了做一个慈善事业而忽略了身边的人,忽略了和我们合作的人。如果我们以自我为中心的话,甚至信仰也会成为商人的武器,所以智慧多么重要,所以无我的心就是最大的善,所以善恶是要有智慧来观照的,同时...

    崔明晨 李保华

    |明海法师|慈善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6/2234019742.html
  • 自性念佛般若相应

    就是极乐世界。何以故?因为念念都能观照无常,知道这个世界是幻化的东西,知道一切法苦空无常。因此,我时时都能放下,对这个世间没有一点贪恋。 求生净土的信念。就一直从心里面生起,自然而然信念真切,自然就有力量。因为对我而言,佛法和我的生命已结合为一体,也就不会患得患失,不会只是凭着盲目和冲动,也不会在生活中失去观照,而陷入无力感当中。 摘自《慧律法雨》 ...

    慧律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45339641.html
  • 生活禅修指引(讲义摘录)

    的观想         第三讲:六尘中的寂静         第四讲:觉知与觉醒         第五讲:观照流动和变化         第六讲:认知的盲点及发现         第七讲:...觉知与觉醒 *觉知是觉醒的基础   每个人以自己相应的法门来修行时,多少都会感受到放松、寂静,这时很自然地会有觉察与观照的功夫,但是觉察观照浅的话,只是一种觉知,若深的话则可通达觉醒。因此,觉知与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51739672.html
  • 无明是智慧

    智慧。无明和智慧本质上都存在于同一个对象,两者是具有体用关系的统一体,没有离开无明而单独存在的纯粹的智慧,如同没有离开污泥而单独生长的莲花。只要用智慧观照,使光明充满自性之宅,自然不被无明所染,“用智惠观照,于一切法不取不舍,即见性成佛道”【《坛经》第27节。】。不被无明染,也就能实现不离无明而得智慧的内在超越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2152661.html
  • 谈修行与办道

    礼拜的虔诚,舍了礼拜过程中的起心动念;当知“观照”于“心念”的内涵,尤其是过程中的“违逆”现象:毕竟“舍”的要旨,当以“无畏”为力用,以“饶益”为功德!  当然,行的方法不止于拜经一途;但是,任管如何行法,从事任何行门都必须把重点放在“心念”的“观照”之上;其他概无限制,可以随“意”随“缘”。 如果根机较为逊色的行者,重点可以放在追求聪慧的方法上。例如求知解,学戒定,苦习难知难解与难行;面对自我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71657111.html